今年以来,位于宁夏贺兰县洪广镇的银川生物科技园区大力开展“腾笼换鸟”,破解工业用地瓶颈,采取嫁接、转让、股份合作等形式,对闲置和低效用地、建设容积率不高的企业进行清理,通过整合资源,引进新资源、新企业、新项目。新材料、装备制造、精细化工和生物制药工业等新产业代替了原有的冶炼、煤化工为主的传统产业布局。
银川市金凤六街换上了新型下水道井盖。这种新型井盖支座内有一层圈口平台,用于置放二层防护盖,能起到安全防护作用,同时防滑、防盗。生产新型下水道井盖的企业就是银川生物科技园区的骨干企业——宁夏鸿盘新型建材有限公司。
而在一年前,该企业所在的厂址还是一家从事冶炼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,由于经营不善已停产。园区管委会关停了这家企业,引进了新型建材企业,对其进行嫁接改造。
银川生物科技园内的企业厂房均为三层,科技园管委会主任恩建国告诉《经济日报》记者:“原来企业厂房都是一至二层,加高到3层,提高了工业用地容积率,园区可落地更多项目。”
“西北地区经济欠发达,关键是人才匮乏。再好的思路需要人来实现,再好的项目需要人才来掌控。
因此园区引进人才是当务之急!”贺兰县委书记李郁华表示。经过几个月的奔走,贺兰县相继引入不少高精尖人才。5月份,与“千人计划”入选者赵岳星博士签约后,又有浙大博士朱廷恒、邓一凌前来挂职,之后与中国地矿专家王成彪院士签约对接……
引进“外脑”之后,紧接着是一批“引智”项目落地。赵岳星博士在编制产业及转型升级规划、创建产业技术研发中心、引进实用新型技术、引入科技创新团队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5个方面与园区开展合作;浙江工业大学工业研究院与园区签订《全面战略合作协议》。
运行机制变了,产业布局变了,人才梯队变了。“腾笼换鸟”换得银川生物科技园区的飞速发展:截至10月底,园区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1.8%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2.7%。